恩师 •益友 •良医---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姜艳群医
编者按:自2012年底儿科临床医学院在2010级儿科班实施导师制以来,学生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感受着导师带来的春风化雨般的关爱。徐娟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,成绩上一直是2010儿科班的“大姐大”,但是她也迷茫、困惑和自卑,她徘徊在“考研”和“就业” 的路口,因为家庭经济的困境令她陷在自卑的情绪当中。大三的时候她遇上了姜艳群老师,在她学医之路上分享了导师带给她的阳光雨露。导师一句话带给学生的感动与温暖,足以掩埋独自在外求学时的辛苦,如果你有这样的导师,请来稿讲讲你和你导师的故事。
恩师·益友·良医
——记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姜艳群医生
第一次见到姜艳群老师是在2012年冬附儿院举办的师生交流会上——身躯娇小、一头短发、笑容和善,谈吐温雅,这便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。经过一年多的相处,姜老师在生活与学习上都给与我莫大的关怀与帮助,她是良医,更是我的恩师、益友。
大三下学期,为了让我更好地了解临床,接触临床,每个周五下午她出门诊的时候都会让我跟着学习,我对手足口病、腮腺炎、水痘等小儿传染病的认识也因此逐渐深入。向我传授临床知识的同时,姜老师教会我的更多的是如何做一名医生。六七月份是小儿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,一天的门诊量常常过百,面对焦躁不安的家长和繁重的诊疗工作,姜老师一直保持细心与耐心的工作态度,她会对每个就诊患儿进行认真的体格检查,并且在检查前都会认真手消毒,尤其是在得不同病种的患儿之间。有一次我问她:“姜老师,为什么要这么频繁地手消呢,这样对手多不好呀?”她看着我很认真地说到:“小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免疫力较低,即使是同样得手足口病的孩子,他们的致病微生物也不一定相同,更何况没检查之前,你不能确定小孩子有没有得手足口病,如果他只是过敏出疹子,或者是得了水痘,你没有手消毒就去碰他,很有可能将上一位患者携带的的病毒、细菌传染给这个孩子啊!”这一席话瞬间点醒了我,更让我明白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只是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,同时需要怀有人文关怀之心。姜老师坚持的不只是手消,更是对孩子的爱,对患儿的负责!我也开始反思,一直以来只是一味的埋头学习专业知识,让自己在“书呆子”的道路上策马狂奔,忽略了医学素养的综合发展,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!
跟随姜老师临床学习的过程,让我开始从课堂走进医院,开始明白如何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得更紧密,我的学习效率也因此提高许多。我在学习中有很多啃得不透、不精的东西,在这些方面姜老师也会尽其所能地帮助我。比如开始学习写住院病历时,我总是抓不住书写现病史的精髓,不知如何下手,当我向她诉说了这个苦恼后,她没有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我进行说教,更没有敷衍了事,而是翻出两份相似的住院病历,让我找出他们的不同,我有些忐忑,看了许久也没找出。姜老师循循善诱:“你再看看他们对患儿症状的描述,同样是发热,两者的叙述有何不同呢,都是出疹子,疹子又各自长成什么样,如果一个病人要你收入院,你觉得自己要怎么去和患儿家属沟通,什么是要记录的?”茅塞顿开的我拿着两份住院病历欣喜不已,原来这就是教科书上所谓的“症状的特点”!在以后写病历的过程中,我变得思路清晰,重点明了。我向同学讲了这件事,她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:“这样的小问题她都不嫌弃你笨,还愿意帮你,并且这么用心,你一定要珍惜呀!”
姜老师专业的指导、谦逊的态度和温和的品格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。身为我的导师,她不只在学业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,在生活上她更是让我充满温暖。在得知我因为生活费问题而不舍得好好吃饭后,姜老师会时不时地叫我和她一起吃晚饭,或者给我买些零食、水果,我也会把这些食物分给同学们吃,每每此时他们都会说:“徐娟,你好幸福呀!”而我却放不开,怕自己太给她添麻烦。“我希望你把我当作一个你在苏州的阿姨,而不仅仅是老师。”也许是看出了我的拘谨,在一次一起吃饭时她很真诚地对我说出了这句话。这句话带给我的感动与温暖,足以掩埋我独自在外求学时的辛苦,让我充满动力不停奋斗。我曾为自己是个贫困生而略感自卑,怕自己会被看不起,而姜老师用她的行动关怀着我,让我在没有父母陪伴的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。又有几个学生能像我一样幸运呢?
现在我会在姜老师值夜班的时候去他们科室学习,姜老师会带我一一查看病房里的孩子,并且给我实践的机会,让我听诊、腹部触诊,并且会拿出科室里奇怪的病例和我一起讨论,或者给我提供参考书,让我研究。我在科室看书看太久了,她会提醒我休息下眼睛,甚至隔一个小时就会洗些水果给我吃。我们在一起时会讨论各种问题,面对医疗暴力,我们会一起抒发内心的不满,发泄后还会依然各自努力;面对马航失事,我们会一起叹惋,惋惜后是对生活的加倍珍惜;面对我对未来的迷茫,她会帮我一起分析,为我指引人生方向。当我在感情上遇到问题时,我也会向她求救,而姜老师也会坦诚地跟我聊些她的经验,教会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。在我有幸获得国家奖学金时,也在第一时间与她分享我的小小喜悦,她女儿过生日时我也会送上祝福……正是这样一个个小小而又暖心的互动,让我和姜老师的心越来越近。
我深知医生工作的繁重,而姜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如此关怀我,爱护我,帮助我,让我不断提高,不断成长,若不是有颗仁爱尽责之心,又怎会做到这样?鹤发银丝映日月,丹心热血沃新花,我想导师不只是对他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指导,在生活上、工作上、情感上都应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而我有幸,遇到这样一位良医,她是我的第一位导师,也会是我一辈子的恩师,一辈子的朋友!
2010儿科班 徐娟
| Copyright © 苏州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医学院 All rights reseved 主办单位: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学系 苏ICP备032925 医药卫生信息服务许可证:苏卫网审字第03-1号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