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大学召开2013年本科教学工作推进会
10月30日下午,2013年本科教学工作推进会在苏州大学本部学术报告厅召开。校领导朱秀林、路建美、江涌、江作军、蒋星红,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,各学院部主要负责人、党委副书记、教学副院长、教务秘书和学校督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。会议由蒋星红主持。
朱秀林校长提出首先要从教师、学生和管理三个层面充分认识苏大的本科教学现状,对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。
1.教师付出太少。教师对关心学生的认识不到位,放任学生自流,不作为,不负责任。
2.学位太容易获得。学生之中存在两个极端,一类学习刻苦勤奋,一类则学习态度不认真,即通常所说的“混”。这些“混”学生只盼着能拿到文凭,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也确实如愿以偿了。
3.本科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合理。本科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以班级平均分、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作为评价标准,这些都已逐渐流于形式,教风恶化,甚至沾染了“黑社会”的味道,评价体系亟待调整和完善。
毕业生质量及其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,直接影响着一个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。大学本科教育实际上一种大众教育,并不是学生人生中必过的独木桥。因此,学位授予率是否越高越好?这一点值得深思,而目前教师和管理者对此的认识普遍较为模糊。朱校长指出,加州理工大学的学位授予率仅为24%,要在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控制学位授予率。我校的一项调查指出,假设将学绩点提高到2.5为授予学位的条件,学位授予率为67%,而将学绩点提高到3.0时,相应的学位授予率则骤降为46%。如此一来,探寻合理的学绩点以调整适宜的学位授予率,则变得十分必要。
另外,本次会议还指出我校本科教学课程松散,复旦大学的总课程量和师均开课数均是我校的一倍,人闲则滋是非,学生之中享乐主义盛行,严重影响了学风。要充分认识本科课程量少、优秀课程被秒杀的问题,科学确定课程体系。调动全校教师愿开课、开好课和参加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热情,鼓励每个专业都有一门课程,增加课程数量并提高其质量,建立相应的基金奖励教师编书、写书。
这次的本科教学工作推进会,对于我们儿科临床医学院有着深刻的启示:首先,我们必须认真审慎地思考办儿科临床专业的坐标体系,考虑它的特殊性,它不是成人的缩影,但又与成人医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我们从良知的角度办专业,正确定位目标、内容和知识体系、方法和特色。第二,本科生培养质量高低的责任单位是学院,学院要勇于承担责任,切实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。第三,本科教育体系改革任重道远,我们要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与建设,推进以科研反哺教学。将科研资源引入课堂,鼓励科研一线教师直接承担专业课教学;进一步促进国际化联合培养;学习和借鉴纳米科技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,鼓励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。第四,在学院内充分强调本科教学工作的地位,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在绩效考核与奖励工作方案中的地位。
儿科临床医学院办公室
2013年11月5日
| Copyright © 苏州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医学院 All rights reseved 主办单位: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学系 苏ICP备032925 医药卫生信息服务许可证:苏卫网审字第03-1号 |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