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动态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 教学动态
    教学动态

    以患儿呼吸困难案例为引,探索临床思维核心奥义——记2024级临八儿科“临床思维早训练”导入课

    以患儿呼吸困难案例为引,探索临床思维核心奥义——记2024级临八儿科“临床思维早训练”导入课

    为落实“早临床”理念,提升低年级本科生的医学素养与实践能力,儿科临床医学院于11月21日在独墅湖校区开展了“临床思维六步法”主题的临床思维导入课。本次授课采用小班教学方法,邀请“5+3”临床导师蒋吴君、吴水燕、胡昳歆开展分组教学,2024级临八儿科全体学生参加,共同开启医学思维训练的启蒙之旅。

    6ac9aa5d1be934e82317062df334408b.jpg

    课程以“3个月患儿突发呼吸困难”的真实病例为切入点。主讲教师通过模拟接诊场景,引导学生对患儿症状(如呼吸频率、缺氧体征、伴随表现)进行初步分析,并逐步追问病史细节(如喂养史、家族遗传背景)。这一环节不仅还原了临床诊疗的真实情境,更直观展现了临床思维的核心价值——从碎片化信息中提炼关键线索,形成系统性诊疗逻辑。

    8cbbafabed3a373d70a81f78dffec9a8.jpg

    主讲教师强调,临床思维是医生在复杂病情中抽丝剥茧、制定精准诊疗方案的核心能力,其内涵包括病史采集、逻辑推理、动态评估与决策优化。课程通过历史脉络梳理,揭示了临床思维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演变历程,并指出:“临床思维的本质是‘以患者为中心’的动态认知过程,需兼顾科学性与人文关怀。”

    课程重点解析了临床思维六步法的操作框架,结合病例层层递进:一是通过标准化问诊语言(如“呼吸困难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?”)训练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,避免主观臆断。二是以呼吸困难为例,演示如何将症状与病理生理机制(如气道阻塞、心功能不全)关联,形成初步诊断假设。三是强调对儿科常见病(如肺炎、先天性心脏病)的典型表现与鉴别诊断要点的记忆,为思维提供“知识锚点”。四是通过对比“毛细支气管炎”与“哮喘急性发作”的异同,引导学生跳出单一疾病框架,拓展诊断视野。五是演示如何通过“诊断假设—针对性问诊—体征验证”的循环,逐步缩小鉴别范围(如排除异物吸入、确认感染征象)。六是结合实验室检查(血常规、影像学)与患儿反应,强调“证据链闭合”的重要性,避免机械背诵指南。

    课程特别强调,临床思维的终极目标是“为患者谋求最佳健康结局”。主讲教师通过一例“误诊为普通感冒的川崎病”案例,剖析了“过度依赖检查数据”“忽视患儿个体差异”的思维陷阱,并呼吁学生:倾听患者叙事:关注家属的担忧与诉求,建立信任关系。动态评估风险:在“过度治疗”与“延误诊治”间寻求平衡。终身学习意识:医学知识不断更新,需以开放心态拥抱新证据。

    互动环节中,学生们围绕“如何应对复杂病例中的矛盾信息”“如何平衡效率与精准性”展开热烈讨论。主讲教师以“一例误诊为肺炎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症”为例,现场模拟多学科会诊场景,让学生深刻体会到“临床思维的广度决定诊疗的高度”。课后,多名学生表示:“六步法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清晰的路径,未来将更注重思维训练而非死记硬背。”

    此次导入课不仅为新生搭建了临床思维的理论框架,更通过真实病例与互动实践,点燃了学生对医学探索的热情。正如课程结语所言:“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交汇,而临床思维,正是连接两者的桥梁。”期待2024级临八儿科学子以此为起点,在未来的医学征程中锤炼思维、精进技艺,成长为有温度、有深度的临床医生。


    儿科临床医学院办公室


    Copyright © 苏州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医学院 All rights reseved
    主办单位: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学系 苏ICP备032925 医药卫生信息服务许可证:苏卫网审字第03-1号